中國日報網(wǎng)5月3日電 澳大利亞《悉尼早報》刊發(fā)了菲爾·威爾斯(Phil Wales)的一篇評論文章,稱在全面自動化的情況下,人類最有可能是擁有更多的休閑時間,當然前提是不悉吃喝的情況下。現(xiàn)編譯如下,供參考。
如果把計算機、大數(shù)據(jù)挖掘、人工智能、語音識別、無人駕駛車輛和機器人等這些技術的進步整合起來,就不難預測到,數(shù)字技術革命現(xiàn)在的影響力也許就昭然若揭。
你可以不相信我一面之詞。全球金融巨頭花旗銀行出資發(fā)布了一份2016年報告,題目為《技術時代v2.0:未來不會重復過去》(Work v2.0: The Future Is Not What It Used To Be)。這份報告提到,“盡管一項工作實際并不是自動化的,如果它允許電腦操作,那么可以視之為‘可接觸自動化的’或者‘可自動化的’”。在此基礎上,研究人員發(fā)現(xiàn)美國目前47%的工作都面臨自動化的危險。
據(jù)Futurist.com的統(tǒng)計,經(jīng)濟合作與發(fā)展組織(OECD)的數(shù)據(jù)顯示,全球平均57%的工種易受到自動化的影響。這一比例在印度增長至67%,在中國增長至77%。
低風險的工種往往是那些強調社交技能或創(chuàng)新技能的崗位,這讓我想到過去幾十年來投入到人文學科的資金一直在削減,你能體會到其中的“諷刺意味”嗎?
在評論花旗銀行上述報告時,一專家說道:“我們對純學術性學科的關注越來越少,更注重創(chuàng)造力和表達能力。然而,極大的可能性在于,不管你多么擅長科學、技術、工程、數(shù)學(統(tǒng)稱STEM學科),世界上一定有人比你更擅長,也就是說,電腦不可能最終完全接替所有STEM學科相關的領域。交流技能、創(chuàng)造力以及適應變化的能力才更寶貴,也是發(fā)展到中期的一個更好的分水嶺?!?/p>
換句話說,在將來高度自動化的時代,要為人們提供就業(yè)機會,就需要強調教育水平和重要教育領域的轉變。
通常,一個人開始讀出“我們將需要強大的領導力來幫助我們應對這些挑戰(zhàn)”這句話的畫外音時,這就是關鍵的所在。頓時,你們是不是覺得自信滿滿?
美國歷史學家約瑟夫·泰恩特(Joseph Tainter)在他的《復興社會的崩潰》(The Collapse of Complex Societies)(1998年)這本書中,描述了三個復雜、成熟社會體系的崩潰,即西羅馬帝國、查科和瑪雅文明。他認為,廣義上來說,盡管這些社會的體系復雜,不過,正是因為這復雜的體系,在經(jīng)過一段特定的復雜時期后,社會并不會崩潰。
雖然“崩潰”可能是一個過于戲劇性的術語,我們看到了無數(shù)行業(yè),特別是媒體行業(yè)面對數(shù)字技術干擾時所做的掙扎。如果自動化的影響比我們所目睹的更大更快,我們會有能力、或毅力或足夠的共識來跟上數(shù)字技術的更新速度嗎?
如何掌握數(shù)字技術的轉變呢?盡管目前有基本工資上漲的想法,不過,如果出現(xiàn)稅收開始急劇下降的情況,政府怎樣才能獲得足夠收入以支付上漲的工資呢?
2015年,英格蘭銀行首席經(jīng)濟學家安迪 哈爾丹(Andy Haldane)借鑒了凱恩斯的理論,認為抵制自動化影響的一個長期方案將是打造一個“工作周逐漸縮短的、休息時間越來越多的世界”。
我還是要給你們提個醒,安迪同時也指出,薪酬最低的工作將最容易受到自動化風險,因此,假設你不存在為基本生計奔波的問題,那么一個可能有大把大把空閑時間的人生正在向你招手。
(編譯:于佳惠、張璽元 編輯:王旭泉)
推薦:
推薦